top of page

紅烏龍茶3.0邁向新風格茶再進化!


鹿野的茶園

位於鹿野永安村中的無毒友善茶園


筆者與紅烏龍茶的緣分說起來也是很奇妙,記得第一次喝紅烏龍茶是在鹿野的永安村,可能是五六年前的事了…當時的時空背景是知道有紅烏龍茶但是沒有喝過,有個機會可以開車到鹿野,那當然要試試在地風土的滋味。因為對鹿野鄉不熟,剛好中午時分得解決中餐,google上找到農會體系的田媽媽餐廳用餐,餐廳主人也賣茶,於是餐後就在餐廳的茶吧上試茶,當時因為剛學品茶,喝完後覺得這茶既有重發酵烏龍茶的茶香,但又有全發酵紅茶的滋味,有點難以形容…。因為美味的一餐加上餐廳主人好客的茶解說,對田媽媽餐廳留下很好的印象。


在多年後的2022年因為長輩的介紹,認識了紅烏龍合作社的創辦人及其他幾位合作社成員,發現他們就是從鹿野出發,有來自永安村、龍田村、高台地區的青農們一起發心組成。用集體的力量推動在地茶風土的推廣,讓更多人認識鹿野紅烏龍茶。


回到紅烏龍茶本體,她雖為台灣茶在近15年內的新興茶品,但它的製作技術、風味內容、市場潛力等卻可涵蓋台灣茶的多數重要內涵。鹿野作為第一個茶風土的原生產地,也曾面臨推廣不順,找不到方向等的困難。面對茶葉市場下一階段的挑戰,年輕化與國際化,筆者認為鹿野的紅烏龍茶雖後發卻可先進。曾有長輩提過"開創性的朝氣 vs不合時宜的觀念,這都是與時俱進演化之必然,我們人的問題從來不是曾經擁有甚麼,而是渴望甚麼!" .... 渴望是動力,也須一些想像,筆者透過對品牌的思維理解,以及對紅烏龍過去15年的發展歷史,提出紅烏龍3.0的概念,而這3.0是否是那個新想像,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先說說為何是3.0呢?


紅烏龍1.0 覺醒的風味

筆者認為從2008年~2019年是紅烏龍發展的第一個階段,當時因為台東茶區的生存危機促使官(茶葉改良場台東分場)民(在地茶農商)協力,努力把過去以為西部茶商,為人作嫁的製茶代工工作,紅茶或烏龍的茶葉生產,扭轉成以鹿野在地茶風土為特色的紅烏龍茶的產製,也就是所謂生產型的工作轉進知識型的工作,並大聲喊出了紅烏龍茶這個茶名。此時紅烏龍茶多數只流傳在產業人之間,風味也尚未被定義,但透過創新的製程(烏龍茶+紅茶)提出了一個新的茶品,只是尚未進到一般消費的主流大眾市場。


紅烏龍茶2.0 風土的新想像

時序到了2019年,或也許再早個幾年,一群新生的力量回到鹿野,因為地方創生的風潮,回到故鄉是為了家業的茶傳承,也是不捨上一代對地方及家庭的付出,加上紅烏龍茶正面臨轉型,2020年這群青農們組成的紅烏龍合作社成立,透過多方資源的牽成以及自己的發心,秉著大無畏的精神向市場探進。2020年在台北的松山文創園區透過文創策展的方式,整合了品牌設計、產品設計、風味設計、活動策畫、故事行銷等,揮別了以往比較鄉土味的風格,用一種令人喜愛的”質感文青且富有格調”的紅烏龍茶形象與大台北地區的消費者見面。獲得許多的好評與回響,讓更多的都市人認識了紅烏龍茶,更多認識鹿野。


紅烏龍合作社2020年展覽

紅烏龍茶3.0 風格的再進化

基於過去的15年的累積發展,紅烏龍茶在過去3年加速,鹿野作為台東茶葉生產的主要產區,目前是新舊世代攜手共創積極邁向紅烏龍六級產業。從去(2022)年11月的茶國際展會上台東縣政府第一次用形象館的概念打造台東紅烏龍館的參展單位可以看出,有在地資深的茶農商、有近年在地新創的集合品牌或獨立品牌、有老茶行品牌年輕化等,看到質量正在變化中。如果你有機會到台東鹿野觀光或度假,不妨去拜訪一下散落在永安村、龍田村、高台區、甚至隔壁的卑南延平地區,都有在地經營幾十年的老茶行透過風格翻新,或是積極研發更多紅烏龍茶的風味,以及周邊延伸性商品如茶啤酒、茶餅、茶糖、紅烏龍車輪餅、紅烏龍餐食,結合茶工廠觀光遊,在地的農遊,茶主題的大地餐桌,夜間品飲茶空間等,等著旅人們去體驗茶風土的魅力。


紅烏龍茶的風味入菜

紅烏龍茶主題的試菜活動,集結來自鹿野及鄰近地區的農事生產者或美食經營主,發揮創意的品評聚會


小結

在這些你看的見的變化背後,是許多的人事物的質變與量變過程,疫後時代已經來臨,鹿野茶區是少數台灣茶區耕作面積增加的茶區,茶樹品種種植愈來愈多元,也就是茶的風味也相對多元。紅烏龍茶要邁入3.0,筆者認為會是風味、風土、風格的總和再進化! 她將是兩個面向的耕耘,一是茶風格的深化,用土地上發展出來的人才及活力,讓風格茶領軍走進年輕世代的生活中。二是國際茶業的開發,善用紅烏龍茶的基底風味,可注入一些花草果元素,發展健康概念的調和茶,研發接近西方消費者喜愛的喝茶風味,或帶有茶味的點心,餐點等,先引入門,加上台灣茶藝具備深厚的品飲形式的創意營造,都可以成為鹿野紅烏龍茶風土的發展養分,也為走出國際市場做好準備。


160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