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土地為何迷人? 低度開發、壯闊山海、浪漫原民、低汙染、特色物產、慢活步調…這些可能都是原因。加上在疫情下的兩年半,無法出國的國人們透過國旅趁機重新認識台灣,東部的宜花東成為許多人的出遊首選。
照片來源/筆者自拍 台東鹿野高台
根據2021年工商時報一篇”地方產業疫下轉型 打造品牌故事”寫到” 2019年臺灣出國旅遊人次達到1,700萬,2020年全球疫情影響,加上國內疫情較國外穩定,國人在境內進行報復性旅遊…網路社群討論聲量明顯提升…國人積極進行國內觀光旅遊活動,並注意到各縣市特有的人文文化,在觀光人潮湧入下各地政府也積極推動在地產業掌握這波商機,發展在地品牌…。”也提到根據意藍資訊社群大數據分析,台東與金門是安心旅遊的兩個首選目的地。意藍資訊指出”台東的熱門社群關鍵字為「美食」與「民宿」,女性關注東部景觀的民宿,男性則關注當地美食,顯示大家對台東的東部風情與當地美食有濃厚興趣。”
筆者記得早於10年前國內曾經對於花東地區應該如何經營觀光產業,激起許多的論戰,因為東部交通相對西部不方便,人口老化,年輕人都往外地謀生,比較沒有發展活力,當時的台東還不是顯學。自從前幾年的創新創業風潮,到地方創生概念延續社造的脈絡,強化創意創業在地方的意義,加上東部子弟願意回鄉打拼,不管是接管家業,還是青年對土地認同的自我實現,讓以前處於弱勢資源的台東,忽然間變成顯學,當然這裡面也有著許多人與人情感,人與土地割捨不斷的連結。
台東的茶產業以紅烏龍著名,這些年來與台灣西部茶區一樣,持續上演著新世代接棒經營的狀況,可以說整個台灣茶產業正處於一個世代交替期。以台東產區為例,不少接棒的新生代多數有過離鄉背井在大城市工作的經驗,也理解城鄉差異及消費者樣態,對於品牌與美學有著與上一代不同的觀點,也許在他們自家裡有世代觀點衝突,但更多的是對茶業的堅持與對下一代的期許,這些都是新生代接班過程中學習經營的養分。新生代在這樣的養分中成長,成為推動台灣紅烏龍向前進的關鍵力量。
這次筆者將透過幾個案例分享數個曾經歷20年前台東茶慘業,現在仍屹立不倒的紅烏龍茶品牌前輩,以及近年來由青年世代一起攜手積極轉型的在地青農品牌,一起了解他們對茶的堅持,對土地的疼惜,與對台灣紅烏龍茶的期許。筆者在未來也會努力把其他品牌補上,以圓滿這塊茶風土的拼圖。
兩代攜手共創
女兒不懂茶(上將茶園) 林潮意及林廷瑀
林潮意原是關西茶農,1989年的台東成了林潮意的第二個家鄉。他曾在1980年代在西部茶鄉就獲得神農獎的殊榮,但做有機茶園曾面臨挫敗,有一次因為成群的綠繡眼在茶園停駐後,被水柱嚇走,讓他決心繼續有機茶的道路。雖然收穫量只有慣行農法的一半產量,但是生態豐富,不會產生過多蟲害,反而是處於平衡狀態。上將茶園的周邊是國有林地,形成天然的隔離帶,讓這片茶園擁有先天上的優勢,茶園產量目前穩定,加上研發出帶微果酸的獨家紅烏龍茶,提供市場上更多紅烏龍風味的可能性,現在與女兒一起做品牌,期望林廷瑀的「女兒不懂茶」能在高競爭的茶市場中闖出自己的天空。
照片來源/截取自女兒不懂茶FB粉專
永安茶園 洪秀惠及劉倚瑩
傳承自鹿野永安茶園第一代茶師劉天來的茶業經營,洪秀惠作為嫁到台東的媳婦,積極的融入當地的生活方式,早期公公與先生做茶時,就幫忙婆婆打理家中大大小小事情,因為劉家的茶廠是鹿野高台上唯一一個茶場,加上工作辛苦,有時也會想跟著爸媽一起回台北。經過一段適應後,除自家茶葉之外,她研發周邊茶食,還曾到日本學習做茶點,目前的茶大福已成為在地知名的點心,料理手藝更流傳在村民間,透過茶,茶食,簡餐式料理的服務經營,也為自己開創出一條不一樣的經營之路。現在換第三代的劉倚瑩接掌,盼能透過老店新裝,與更多的年輕消費族群溝通,讓「喝茶」年輕化,也傳遞鹿野在地文化與生活的風貌。
連記茶莊 連婀娜及陳瑋琛
連記茶莊種茶已傳到第三代,早期的長輩們從西部產茶重地南投民間鄉移居到此種茶,是鹿野產茶的開拓者,當時農人的生活非常辛苦,茶莊女主人連姊的先生經常不眠不休的投入產製茶工作,在茶的產量和品質越來越穩定之際,他卻因過勞而英年早逝。連姊一直對茶情有獨鍾,因此一頭栽進製茶與茶藝的世界,也影響了他的兩個兒子。目前由兩兄弟協助連姊經營茶莊與茶園,哥哥照顧茶園、製茶焙茶,弟弟專心茶葉的包裝、行銷,要把好品質的茶推廣給更多人知道。連記茶莊是鹿野地區第一個產製紅烏龍茶的茶莊,也是第一個響應觀光政策帶入旅宿經營的合法民宿。近年推出結合咖啡與紅烏龍的”相映紅”,在傳統中創新,與時俱進,受消費者喜愛。
照片來源/連記茶莊提供
連記茶莊FB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lien.tea11/
新生代前進的力量
東傑有機茶園 陳弘儒
在東傑有機茶園的官網上看到這麼一句話,”身為農夫,你的老闆是天,必須對土地負責。”第一次見到陳弘儒是在2021年台北的某個展場上,當時覺得這位茶農安靜的在自己的攤位坐著,氣質儒雅,與我印象中的茶農有些不同。東傑的有機茶園與其他鹿野的茶園有些不同,它位在延平鄉與卑南鄉交界,海拔較高800-1200公尺,屬於中高海拔,種植的茶樹品種以青心烏龍及金萱為主,因此製作出來的紅烏龍茶的風味有其特別風味。陳弘儒算是早一批回到台東的子弟,自己的茶農之路也走得比較早,因此他常常透過演講或授課,傳遞他自己的農業經驗給後輩。東傑的經營跳脫以往茶農商的做法,採用手搖飲的銷售方式吸引更多年輕人來喝原片茶,經營成績也很好,更在去(2021)年拿下神農獎,他希望台東茶業能愈來愈好。
東傑有機茶園 https://www.dongjietea.com/
紅烏龍合作社釧南雁
紅烏龍合作社的成立是一群青年返鄉的共同成果,可能是一個上天給的機緣,促成了這個困難的任務。筆者覺得很像2008年當時的台東茶業危機促使紅烏龍的誕生,而在12年後又讓紅烏龍合作社誕生。第一任(現任)理事長釧南雁表示:這個合作社是得來不易,經過許多的共識凝聚,大家也想挑戰在農村做社會企業這件事,因此《嚴選》 及《價值》是我們保有的信念。既然是要做企業,就是要照顧社員的利益優先,而且紅烏龍是鹿野的原創,我們有沒理由不發揚它,守護原創:沒有鹿野,就沒有紅烏龍!釧南雁也是返鄉青年,除忙於合作社經營之外,也與幾個朋友一起經營旅遊品牌”饗嚮台東”,提供來台東的旅客們優質住宿,食農體驗、大地餐桌、部落體驗、行程安排…等,深耕鹿野與台東,深獲好評。
照片來源/筆者自拍於展場
紅烏龍合作社FB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redoolong2008/
阿山哥無毒小棧
筆者記得第一次見到阿山哥是2020年台東紅烏龍第一次在台北在松山文創園區的文創展覽上,印象很深刻,當時筆者看展走到商品展示區時,是阿山哥來做銷售說明,透過聊天了解原來他也是返鄉青農,直覺這個青農很質樸,說他曾經是名黑手,返鄉後開始務農,這次很開心但也很忐忑上來台北作活動,合作社裡的大家一起輪流來值班,感覺他正在適應學習如何銷售,對他來說可能是件新鮮事。當場也加入了他的粉專,常看他在粉專上發文鹿野在地茶事,茶園趣事或又到何地作展覽銷售,生活忙碌充實。經過近兩年,發現他自己的品牌也逐漸成形,用他最樸實的笑容面對每一位客人。
阿山哥無毒小棧FB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Ashan0937881091/
旅遊台東絕不能錯過紅烏龍茶,雖然此次無法把台東紅烏龍的品牌與故事一一跟朋友們分享,後續我們仍會繼續關注並挖掘更多台東紅烏龍茶的品牌還有在地的茶業傳承故事,分享給大家。
Comments